體驗產品
在上一期的《協同視點》雜志的《管理軟件的奇點正在臨近?》中,我分享了關于ChatGPT出現后,管理軟件可能出現劇變的可能性,這一篇《管理軟件即將“AI+”嗎?》試圖探索一下可行性。
非常感恩的是,我們到了一個軟件產業(yè)大變化的特殊當口,這里有太多的無限可能。一個可以預見的場景是,以人機界面為特色的管理軟件極有可能演化為人與工作環(huán)境之間自適應相互“感知--響應”的系統(tǒng)。這自然源于ChatGPT4給我們的啟發(fā)。
ChatGPT4的出現,意味著通用人工智能即將成為技術紅利?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關于ChatGPT4的共識,那就是通用人工智能已經具備基礎設施的屬性,許多人將它看成是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標志,以及動能基礎。幾乎無需證明的判斷是,通用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涌現出技術紅利的特征。
不管是ChatGPT4,還是國內風起云涌的若干大模型,都在為公眾提供不那么精確但非常有用的服務。
無疑,這對軟件行業(yè)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僅是因為ChatGPT4們可以做一些代碼、修改代碼這類軟件生產力方面的事情,還在于它已經開始直接影響管理軟件需求側的結構,這個影響在烈度上與冰川消融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是相似的。這也意味著必將有那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很快將顯得不合時宜。
管理軟件需求側正在發(fā)生的變化
《管理軟件的奇點正在臨近?》中,我們提到萬物摩爾定律,這是OpenAi創(chuàng)始人CEO山姆·奧特曼說的。這個定律說,越來越多的實物每兩年價格會降低一半。這個方面,我們還沒有特別的體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特斯拉幾個波次的降價似乎暗合了這個定律。這個定律的“勢力范圍”正在擴大嗎?是的,因為人類的物化勞動在商品中的比例會越來越低,以數字能力制造商品的邊際成本越來越低,對于大部分商品來說,兩年時間價格減半,完全是有可能的。只有人類活勞動貢獻比重大的產品/服務才會暫時不適用于這個定律。前段時間流傳的還沒有暴露在AI工作范疇的職業(yè)清單,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日前,署名為北大縱橫合伙人的王永貴先生在其《面向企業(yè)管理的ChatGPT,或許會比你想象得更強大》一文中,談到了ChatGPT對企業(yè)的四個方面的影響:一、大幅度降低企業(yè)成本;二、使內部流程自動化;三、改變知識管理模式;四、永久改變營銷方式。
全文中最為核心的判斷依據是隨著通用人工智能的廣泛使用,組織與客戶的互動會變得更加扁平、結構化并且大部分不需要人類直接參與。這是一個非常大膽又很實際的假設。作為交付體系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大大小小的組織,越來越像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機器。
管理軟件還會被稱為“管理軟件”嗎?
ERP在國內發(fā)展的最近二三十年中,對于ERP究竟是什么?先后出現過工具論、思想論、環(huán)境論和載體論等等。ERP作為一個“大筐”,先后將企業(yè)管理中的很多業(yè)務活動的電子化、信息化都裝進來了,以至于早就超出“企業(yè)資源計劃”這個范疇,所以有了ERPⅡ的說法,涵蓋了企業(yè)上下游協同的范疇。但是還沒有出現ERPⅢ的說法,在中國,ERPⅢ可以理解為是工業(yè)互聯網平臺這類應用?;贓RP的“番號”,好像無法再延伸了。
然而,越來越迫近的一個認知是ERP不再是工具,而是價值本身。這一點從浙江的SaaS和上海的SaaS的表現可以看出區(qū)別來。3月底在上海參加一個SaaS領域的行業(yè)交流沙龍,有一些是來自浙江的朋友,一些是上海的。在交流中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上海的SaaS產品,普遍是賣軟件使用許可的,而浙江的SaaS產品則是賣業(yè)務服務的,沒有軟件收費的說法,比如通過接口獲取一次數據,需要0.2元,可以按照流量來計費,當然也可以包年。雖然都是少數樣本,但是放在一起的反差還是挺有意思的。管理軟件產品的價格交付和價值交付可以并存,顯然,價值交付具有更強的市場適配能力。
4月16日,我在朋友圈做了關于管理軟件的第一性原理的調研,朋友們有許多說法,視角各異,但都有道理。大部分朋友說“要回到價值本身去看”,價值本身是什么呢?客戶要充分用它,遵從企業(yè)本身的定義--自負盈虧的組織。也有人認為就是“流程、組織和工具”,也有說是計算機輔助軟件屬性,不是管理。等等。
隨著企業(yè)業(yè)務的原始數據取得越來越便利,我們的工作也有條件從主觀判斷走向客觀判斷,以軟件形態(tài)服務于企業(yè)的管理軟件,具有“腳手架”這樣的支撐作用,也就可以更多維度、更多層次地服務各層管理者,實際上它同時起到稽核系統(tǒng)和省思系統(tǒng)作用。
管理軟件的業(yè)務價值屬性越來越“可視化”,軟件的特性越來越“后臺化”,我們或許,不再強調它“軟件”這個特性的存在了。
“AI+”環(huán)境之下,管理軟件未來走向的幾個假設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管理軟件正處于從“互聯網+”到“AI+”的路上?!盎ヂ摼W+”本質上是推進了ERP產品的云化,目前主流的ERP產品基本完成了云化,有些產品做得還非常徹底。
“AI+”,還不是很顯著,但是從幾年前開始的以語音識別為導入方式的業(yè)務處理實踐算是拉開了“AI+”的序幕,比如銷售人員可以在軟件界面里以自然語言的人機對話方式,完成報銷申請、客戶資料查詢等工作。
ChatGPT4所代表的大模型特質的通用AI讓“AI+”時代的到來更加凸顯,ERP從云化到AI化顯得那么理所當然,“AI+”似乎也是當然之選。除了前面提到的許多軟件生產工作,可以通過通用AI來實現之外,“AI+”實際上幫助能力單元在內部以及和其他能力單元進行連接協同的時候,可以用“感知-響應”的方式進行互動與合作,無需中央控制的計劃,軟件實際上有條件重做一遍了。
? ?“AI+”,改變了組織的協同方式,對流程的依賴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就此,場景學社做了幾點假設與思考:
1、管理軟件(或者其他名稱)的發(fā)展路徑是否有新的形態(tài)?企業(yè)管理軟件從MRP(物料需求計劃)、MRPⅡ(制造資源計劃)再到ERP(企業(yè)資源計劃)乃至ERPⅡ(包含了協同商務的ERP)的發(fā)展路徑是否有必要強化和重復?有沒有新的已經起作用的規(guī)律,我們還沒能洞察?
2、在功能實現之前,率先進行元數據管理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社會面上的物料、能力、人力等元數據是否存在著類似EDI(國際電子數據交換系統(tǒng))的標準?
3、信息輸入方式的變化對人機互動產生什么影響?從人工輸入、流程單據衍生這些手段增強到通過邊緣計算對設備、環(huán)境的自動感知和采集的方式,企業(yè)在商業(yè)生態(tài)中的協同工作,由上下游的若干角色進行數據互聯互通。這樣的變化對人機界面,乃至傳統(tǒng)軟件的菜單、按鈕布局會產生什么影響?或者說根本就不需要“菜單”的存在了,“按鈕”也內置化到不再是剛需的程度?
4、技術紅利可以以更高性價比方式進入到新軟件嗎?比如成熟的通信技術、微服務架構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等。當然這些對用戶來說是無感的,它們的價值在讓軟件的體驗更簡潔、更智能。
5、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條件下,軟件形態(tài)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是工具?還是數字員工?還是難分彼此的生產要素、組織要素和交付要素?
軟件可能不再是一個部署在服務器中、然后通過各種客戶端調用的東西了,可能是一個賦能于各類生產要素,支持生產要素之間按照交付邏輯自動協同的那個“東西”?
“AI+”所給到的,其實是將軟件進一步解構,賦予每一個看得見的、看不見實體的一個生命般的感知能力。這些能力的集合,重新構成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華為MetaERP和ERP有條件“再做一遍”?
華為MetaERP這件事情,直接來看,和“AI+”沒有什么關聯,但這個事件是具有里程碑特性的,我們不得不“當回事”,并需要從中做一些探索。
4月20日,華為宣布實現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發(fā),并完成對舊ERP系統(tǒng)的替換。MetaERP全棧自主可控,基于華為歐拉操作系統(tǒng)、GaussDB等根技術,聯合眾多伙伴,采用了云原生架構、元數據多租架構、實時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業(yè)務效率,提升運營質量。華為將繼續(xù)圍繞“極簡架構、極高質量、極低成本、極優(yōu)體驗”的目標,在ERP、PLM等領域,和伙伴一起打造自主可控、更加高效安全的企業(yè)核心商業(yè)系統(tǒng)。
?華為有壓力,有動力也有條件(包括創(chuàng)造的條件)來將自己用的ERP重做一遍,也確實是做成了,這個過程的艱辛自不必說。
而在3月份,華為提到Meta ERP的時候,著實讓管理軟件市場的許多從業(yè)者們有好幾天沒有睡好。其實昨天亮相之后,應該有人開始真得睡不著了。在微信群里,就有朋友討論說華為的這批合作伙伴,排名靠前的用友、金蝶這兩家應該有些緊張才是。
他們是不是真的需要緊張,我還不知曉。但是有一個天花板已經被打開,這卻是事實,或者說是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ERP是可以重做一遍的。華為重做ERP的復雜度應該是非常高的,看報道,切換無差錯。這是不小的難度。代價自然是大。對于一般的大中型企業(yè)來說,如果來重做,或者是有保留地重做,決心是難下的。
目前我了解,浙江的一家千億規(guī)模的商社級的企業(yè),他們用一個低代碼平臺將包括SAP在內的核心業(yè)務系統(tǒng)全部重做了一遍,當然不是簡單的復刻,而是從業(yè)務邏輯上重新設計,重新開發(fā)和重新實施。將早先“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20多年來先后購置、開發(fā)、集成的40多個業(yè)務系統(tǒng)全部替換掉。通過統(tǒng)一的主數據、算法集合以及開放的業(yè)務策略設計實現全部業(yè)務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當時也是花了極大的代價,乃至于最終將200多人的信息化工作團隊,縮編到60人。這對團隊來說,這就是“自殺”啊,可見當時的決心有多大?。?
只要“不惜代價”,有遠見的企業(yè)就可以將自己的ERP重做一遍。后面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嗎?
對于ERP公司來說,或者是新的ERP公司來說,如何重做一遍ERP?或者將來也不叫什么ERP(企業(yè)資源計劃),可以叫“企業(yè)核心商業(yè)系統(tǒng)”等等。為一眾企業(yè)做,而不是為一兩家企業(yè)做。那會如何?具備條件嗎?新的系統(tǒng)和老的系統(tǒng)有什么不同。有可能換道超車嗎?性價比會更高嗎?可以讓大企業(yè)、中小企業(yè)乃至小微企業(yè)更加利索地獲得一體化的服務嗎?
這個探索的路上,有沒有辦法讓“AI+”加持一把?
說一千道一萬,一個終極的問題是:現有的企業(yè)軟件服務商們在這么多的紅利之下,如何讓千千萬萬本來沒有“高檔軟件”消費能力的中小企業(yè),可以像世界500強的企業(yè)那樣,可以實現“軟件自由”?就像普通消費者實現“車厘子自由”一樣?這一天還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