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產品
正如致遠互聯執(zhí)行總裁向奇漢所說,我們正進入后ERP時代。那么,從管理軟件的歷史來看什么是后ERP時代,這個時代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企業(yè)管理軟件的變革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管理軟件的發(fā)展歷程,并探討其本質。企業(yè)最開始的信息化,是用office套件來進行文件、表格、演示文檔的編輯;爾后,開始部署一些簡單的事務協作與記錄軟件,比如OA;與此同時,一些細分領域的管理軟件開始豐富起來,比如HR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CRM管理軟件、供應鏈管理軟件等;最后,ERP的出現,開始將組織作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從信息角度對組織及其行為進行了比較完整的刻畫。ERP軟件的涵蓋范圍廣泛,包含豐富的功能模塊,涉及企業(yè)的方方面面。
可以說,ERP是企業(yè)管理軟件的集大成者。是否ERP就是企業(yè)管理軟件的終點呢?事物是處在永恒的發(fā)展變化之中的,肯定還有比ERP更厲害的“物種”出現。重要的是這一新興物種具有哪些特征,相對于ERP又具有哪些革命性的提升呢?
我想協同管理軟件會是“新物種”的強有力候選。在我看來,協同管理軟件保留了ERP的優(yōu)勢并融入了自身獨有的特色——打通組織內信息孤島;同時,協同管理軟件具有ERP沒有的功能——打通組織間的信息流。
在致遠互聯諸多客戶應用實例中,可以發(fā)現協同管理軟件的一些優(yōu)勢。下面我將以在本次大賽上看到的一些實際用戶案例出發(fā),來談談協同管理軟件的功能本質。
內部協同的目標是打通信息孤島
管理軟件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組織內部的信息流動,并以此來提高組織管理效率。而信息孤島在任何組織內部都普遍存在,這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組織內部也要分為不同的團體,每個團體都會形成一個信息邊界,并且團體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信息邊界和利益沖突的存在會導致一個組織內部有信息孤島;另一方面,一個組織會產生不同類型的信息,比如員工績效信息、財務信息、業(yè)務信息、物料信息等,不同信息其標準不同,融合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信息孤島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組織內信息流動的效率,是阻礙企業(yè)管理效率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打破組織內的信息孤島,促進信息充分流動,對于提升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協同管理軟件好壞的關鍵指標。
在致遠互聯的用戶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的應用案例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中國信通院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直屬科研事業(yè)單位,擁有12個二級單位,員工人數2400余人。更重要的是,該院采用了多個異構的信息系統(tǒng),比如NC、帆軟、質量管理平臺。中國信通院各個二級單位以及多個異構系統(tǒng)的存在,讓其內部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在該院采用志愿互聯的協同管理系統(tǒng)后,構建起了全員協同辦公管理平臺,實現了公文管理、督察督辦管理、科研管理、出國組團管理等應用,同時實現與NC、帆軟、質量管理平臺等十幾個異構系統(tǒng)的集成。致遠互聯的協同管理系統(tǒng)幫助中國信通院打通了業(yè)務數據及流程管理,消除了業(yè)務和信息孤島現象,實現了內部業(yè)務閉環(huán)管理,改善了整體協同水平。最終幫助其實現辦公效率的提高,以及溝通成本、資源成本的降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經理 莫莉娟 現場分享
外部協同是突破ERP的關鍵
如果僅僅是內部協同,那還沒有跳出ERP的范疇,甚至一些協同管理軟件也能完成部分功能。要想突破ERP的藩籬,在后ERP時代管理軟件的標桿,協同管理軟件還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呢?
通過仔細分析,我們發(fā)現以前的管理軟件,無論其做的有多好,都只是在組織內部發(fā)揮作用。ERP再強,也是組織內部的管理工具。因此,要突破ERP,關鍵是要突破組織邊界,實現組織間的協同,乃至實現泛組織協同和社會化大協同。
應該說,要實現社會化大協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目前的努力重點,是實現更廣泛高效的組織間協同。還是以致遠互聯的用戶實踐為例,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是致遠互聯眾多高校用戶的典型代表之一,該學院通過致遠V5協同管理平臺部署,構建內部協同辦公管理平臺和外部社會化協同平臺。不僅實現了預算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產管理和項目管理組織內部管理,還通過致遠formtalk云產品部署,構建包括學生服務、校友服務、兼職教授服務、應聘者服務的社會化協同管理平臺,實現了內外部資源管理的統(tǒng)一協同。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羅宇 現場分享
縱覽管理軟件的發(fā)展歷史,不斷消除信息孤島,打通信息流,是其永恒的主題。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fā)展,ERP越來越不能滿足組織的管理需要,亟需更高效的管理系統(tǒng)來實現泛組織協同和社會化大協同,進而幫助組織和社會實現效率提升。致遠互聯作為協同管理軟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已率先在產業(yè)鏈協同和社會化協同邁出了第一步,未來,基于用戶需求的變化和廠商的對產品的進一步深入研發(fā),協同最終將走向哪里呢?留點懸念,與君共思!